遇見這本書,是在嘉義的墊腳石。
那個時候他剛剛推出第一集,在那個還沒有被封膜的年代(我很肯定第五集開始是封起來的唉唉),我被呀呀美麗的封面吸引,站言情書架前,花了三四個小時把這本小說嗑完,這場美妙的災難,就是如此一發不可收拾。
戀戀不捨的離開書局,我決定要再來書局站著把第二集看完。
可惜,高一的時候我沒有網路直接上網追進度,又懶惰不肯常常去墊腳石看,一拖就又是一年。
高一升高二的暑假,我拿到小平板,找到線上版。
高二高三,為了社團為了課業忙的不可開交,只能在晚上睡前偷偷地看,慢慢地看,卸下一天的疲憊躺在床上,沒有燈光沒有聲音,只有這套小說陪著我。
我深深地被盛明蘭吸引,就像顧二那樣,喜歡她那雙坦然無瑕的眼睛。
直到畢業後,我又看了一次。
書名出自李清照的《如夢令》(昨夜雨疏風驟。濃睡不消殘酒。試問捲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。 知否,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!),當年李清照在寫這首詞的時候,還沒遇到靖康之亂,又嫁了一個體貼的好老公,正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的一段。詞中李清照剛剛酒醉起床,一副慵懶的模樣,悠哉悠哉的捲簾人,問外頭歷經一夜風雨的海棠花是不是依舊,但她心裡清楚,經歷了狂風暴雨,嬌嫩的花朵是不會完好如初的,所以當她得知海棠依舊的答案時,便說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」。
我個人認為,如夢令中的慵懶、細膩的情感和明白世事的辛酸,有一點點和主角明蘭相襯,這個書名選得極好。
從第一章開始,不得不承認,這一段與主角的關係甚少,一開始看,我覺得這一段是相當無趣的。
後來幾次看,卻看到另一部分,在故事的一開頭,作者卻很仔細地刻畫每一個出場人物,從盛紘、盛老太太、王氏…一直寫到得寵的林姨娘,幾乎是每個人一出場,作者便娓娓道出他們的性格和故事,精準的描寫出一個中國傳統家族的模樣。
岔題一下,其中我最注意的是林姨娘。
早在衛氏難產死亡時,盛紘便已察覺林氏是家族興旺的絆腳石,她卻猶然不覺,依然以為自己是當初可以呼風喚雨、與太太王氏一較高下的林姨娘,一步錯步步錯,終於在墨蘭的婚事上栽了個大跟斗,只能期待她的一雙兒女長大後有所作為(從番外篇來看,她要出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),林姨娘的問題在於貪心,可恨也可悲,唉。
回到《知否》。
前面的篇幅描述明蘭如何扮演一個乖巧又認命的庶女,撫養她長大的盛老太太對她不薄,誠心誠意的照顧關懷明蘭,希望給她一個溫暖的避風港,祖孫感情真摯,常常看著看著就開始懺悔我對阿嬤太兇。
在小明蘭長大的過程中,她的早熟讓她看得很明白,進慎小心從不踏錯一步,包括面對齊衡的愛慕;同時她圓融處事,幾乎任何衝突都可以調解,除了孔嬤嬤那一次,可憐的小明蘭言行舉止完全挑不出錯誤,卻也被打了十下戒尺,這段描述得十分精彩,是前兩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。
盛紘的父愛和自愛、林姨娘的心機和挑撥、華蘭的高傲和隱忍、如蘭的魯莽和不滿、墨蘭的傑出和不平,以及明蘭的行事風格和想法,一個卑微的庶女,既不能比嫡女出挑又不能毫無底線的被欺負,她表現得很洽當,即使這不是她喜歡的。
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無奈所組成。作者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第三集開始,小女孩們長大了,開始物色夫家。
相信大家都不否認,這位男主角真的隱藏得非常好。
從風度翩翩的齊衡、憨厚老實的賀弘文到紈褲混帳的顧廷燁,終於塵埃落定。
在這裡,我想花時間談談這三位候選人。
首先是齊衡。
齊衡的失敗在於他有一個努力向上的母親,他和明蘭從小認識,卻始終沒有贏得明蘭的心,原因是因為明蘭很清楚自己和齊衡的身份有很大的鴻溝,是以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我從一開始就很喜歡齊衡,一直到最後也還是好喜歡齊衡,他逗弄明蘭的樣子很溫馨,讀著讀著嘴角總是莫名失守。
後來他的出現的次數驟減,和明蘭的距離也越來越遠,甚至到最後,明蘭連見他一面都不肯。
明蘭出嫁前夕,兩人在如蘭的婚禮上遇到,這一段話,格外讓人嘆息。
明蘭抬著頭,露出一段粉藕般的水嫩脖頸,仰出極秀美的線條,齊衡看的幾乎癡了,過了會兒,明蘭輕垂眼瞼,才悠悠道:「咱們從小認識,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,你其實與郡主很像,看著風輕雲淡,內卻極好強。你明明已有了大好家世,卻依舊勤學不綴,潔身自好,在京中錦衣子弟中,可算首屈一指的好兒郎。」
明蘭語氣悵然,臉向湖面,好似想起許久許久以前的事,她緩緩繼續道:「你什麼都要做到最好,剛學了幾天漢賦,又想著鑽研詩經;練著館閣體,卻也不願放棄顏體柳體;莊先生剛誇你寫字略有小成,你又去調色作畫。你也知道貪多嚼不爛,便日日起早貪黑,生生把許多學問技藝練出些名堂來。」
齊衡聽出明蘭語氣中淡淡的憂傷,心也是一陣難過。
明蘭頓了頓,定住心思,轉過頭來,靜靜瞧著齊衡,一字一句道:「你太好了,事事都想做最好,我要不起,你心太大了,也放不下。」
齊衡只覺得一陣心痛如絞,他狠狠的咬著嘴唇,直咬得舌尖嚐到淡淡的腥味,才艱難道:「你……素來見事就是極明白的。」
齊衡自己也清楚明蘭是個怎麼樣的女孩,瞧著憨傻天真,卻是最明理的那個。世界上最麻煩的問題,就是你知道問題本身卻沒有辦法解決。
後來看到翻外,齊衡的孫子娶了盛小六,我很滿足。
只是這兩個人畢竟已經不是當年的齊衡和明蘭了,作者說這個故事起始於一位盛六姑娘,也结束於一位盛六姑娘,最後她們都很幸福。所有的情感紛擾,起始於一個齊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個下午,也结束于这個少年的過世,他最後是否幸福,誰也不知道。
而我私心期望齊衡是幸福的。
本來期待可以一次寫完《知否》的心得,看來是不行了。
下次再來談談賀弘文和顧廷燁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哈哈,我偷懶一天沒有寫連載,應該沒關係吧?
對了,
在此祝福各位104指考生可以填上自己喜歡的學校!
希望我們努力到最後的人,都有好大學!
by三更